在《蜘蛛俠:縱橫宇宙》這一動畫奇跡上映後,圍繞著生成性人工智能對於動畫行業未來的影響的討論重新燃起。人們特別擔心人工智能會侵犯已有的作品的權利,以及如果人工智能工具允許比人類更快、更便宜地製作同樣質量的動畫的話,那麼動畫師是否會成為多餘的職業。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主要局限於社交媒體上的超現實混搭(見《哈利波特- The Boy Who Lifted",即Midjourney AI繪圖健身版哈利波特),雖然該技術的進步可能允許在未來通過觸摸一個按鈕生成更複雜的作品。日本網飛(Netflix)最近在其平臺上發佈了一部有爭議的動漫短片,該短片是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製作的,而這對人們的擔憂沒有起到幫助作用。
不過,對於《蜘蛛俠:縱橫宇宙》的聯合編劇和製作人克裡斯托弗-米勒來說,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動畫師的創作才能的想法是無法令人信服的。他認為:“人工智能不會產生新的和原創的東西。它將只是模仿之前的東西。作為人類,我們的工作是不斷創造新的東西”。雖然基因人工智能系統確實是通過文本和數據挖掘(簡稱TDM)使用現有作品如文本、藝術品、照片或音樂等對其進行訓練,但現在在一些司法管轄區內如果用戶有足夠的創造性投入,那麼人工智能所產生的產品就被認為是其本身的原創作品。因此,只要指令和輸入本身具有足夠的創造性,人工智能就能夠(而且可能越來越能夠)產生原創和創造性內容。鑒於此,與其說最終取代了動畫師,不如說這個行業很可能只是發展到利用AI系統來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人類的創造力不是那麼容易被取代的。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者和用戶本身對現有版權作品的侵犯 -- 無論是直接的還是無意的 – 將會更加迫在眉睫。如果沒有監管部門的干預的話,這似乎不太可能被解決。
從最初的輸入開始,用於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的大量數據(其中大部分受版權保護)是在未經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提供的,也沒有向他們支付報酬或記名。事實上,未經許可使用這些受保護的作品,已經使兩個流行的文本到圖像(Text-to-Art)藝術的人工智能模型 -- 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 – 的開發者在美國受到 “公然侵犯(版權) ”的指控。由於現在還缺乏法院如何看待此類侵權索賠的先例,對這些案件的裁決將會非常引人矚目。然而,幾乎可以保證的是,這些不會是法院審理的最後一個有關人工智能工具的侵權指控。很可能會有各種國家法規出臺,對目前的情況進行更大程度的控制,儘管這種法規將採取什麼形式現在還不清楚。與和Napster訴訟後的Spotify和Apple Music的音樂流媒體模式一樣,也許監管將以選擇進入(opt-in)的許可模式結束,其中藝術家可以同意他們的作品被添加到人工智能工具的訓練數據中,以獲得一定的費用或收入的百分比份額。
另外,由於歐盟的 “2019年數字單一市場版權指令”,歐盟成員國可能已經有了選擇退出模式(opt-out)的框架。該指令對文本和數據挖掘行為中違反版權的行為規定了統一的例外情況,如允許在TDM中合理使用 “合法可得的作品”",除非 “其權利人以適當的方式明確保留”。這一指令,取決於歐盟各成員國如何實施它,可能會促使創作者採取某種形式的集體行動,明確表示拒絕在人工智能系統的TDM中大量使用他們的版權作品,或者像建議的選擇模式那樣,以某種形式的經濟報酬來換取不選擇退出。
如果早期作品的很大一部分被複製,像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這樣的人工智能工具產生的藝術作品,同樣會侵犯現有的版權,儘管目前的法律規定(如根據英國1988年版權設計和專利法)應該為投訴人提供一個適當的機制來處理侵權行為。這裡的關鍵困難在於確定應由誰來提起侵權訴訟。由於侵權訴訟必須由版權作品的所有者提起,因此必須確定所有者。但誰擁有人工智能產生的藝術版權作品?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擁有系統產生的藝術作品,還是系統本身的製造者擁有?目前,關於通過人工智能產生的版權所有權的法律立場,因司法管轄區的不同而不同;英國認為人工智能產生的版權所有權在用戶手中(只要該用戶在產生藝術作品所需的指令中有原創性和創造性的輸入),而美國版權局目前只接受由人類作者而不是通過自主人工智能工具創作的作品存在版權。
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種法律立場也可能在未來發生變化,因此建議知識產權持有人(和法律專業人士)保持警惕。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裡,將引入更多的制衡措施,以確保創作者的權利不會輕易被侵犯。雖然人工智能工具可能會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在未來的運作方式,但它們的發展不能以現有創作者的利益作為代價。
擁有巨大的力量,就會有巨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