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语言学非常感兴趣——从学习两门现代外国语达到A级,到大学写了一篇题目是“legalese(法律语言)”(比较法语和英语法律语言)的论文,作为我法学学位的一部分,再到另外一篇关于商标的翻译及音译的论文。
最近的一次网络研讨会让我思考我们要如何定义“counterfeit(假冒)”这个词,特别是当我们制定反假冒策略时,以及作为消费者时。如果是“复制品”或“仿冒品”呢? 这些算“假冒品”吗?
从“假冒”开始,我从各种来源找到了一些最初看起来非常相似的定义(例如,所有的定义都特别提到商标或知识产权),但经过仔细查看,它们却有一些有趣的差别:
- Meta(包含Instagram以及脸书等)的定义是:-“假冒商品是对另一家公司产品的仿制品或复制品。它通常复制其他公司产品的商标(名称或标志)和/或显著特征来摹仿正品”。
-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定义是:-“未经授权,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注册商标,欺骗购买者,使其误认为购买的是原商品的”
- Wish Merchant的定义是:-“假冒商品被设计成与正品相似的样子。从视觉上看,假冒品可能看起来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但往往是用劣质材料制成的。假冒商品涉及未经授权使用品牌所有者的知识产权,通过使用品牌所有者的商标欺骗消费者,使其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品”
- 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的定义是:-“本质上是一种与另一种产品相同的产品,因而侵犯了正品的商标。这些产品通常在网上、街角小巷出售”
首先,在我看来最有趣的区别之一是,Meta对“假冒”的定义包括了“仿冒品”和“复制品”,以用来解释有问题的产品类型。然而,上述其他信息来源则相当严格地定义了这三个术语之间的区别。例如:
- Wish Merchant认为“仿冒”产品与“假冒”产品有很大不同-
“仿冒品可能与品牌正品相似,但通常不会完全相同。仿冒产品不包含与原装正品相同的商标或标志。例如,仿冒品可能带有错拼的品牌名,消费者可能会明白他们买的不是正品”。 - 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更进一步地将“复制品”和“仿冒品”分别定义如下:
仿冒品:与其他商品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可以在网上和商店里找到,通常是在有信誉的零售商或品牌那里,通常比激发他们灵感的原版商品便宜。这并不违法,但可能会被设计灵感来源品牌在法庭上提出质疑。
复制品: 这是仿冒者创造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用来在网上推销他们的产品。当复制品与现有商标完全相同时,它是非法的。但网上的有些产品……摹仿了一个设计,但又不是完全相同,因此类似于一个仿冒品。
其次,只有两个“假冒”的定义提到了欺骗。世界贸易组织提到了有欺骗购买者的意图,使其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品。Wish Merchant则指出使用品牌所有者的商标会“欺骗消费者,使其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品”。
一个有趣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仿冒品”或“复制品”(如果我们承认这三种商品是不同的)是否也具有欺骗性?Wish和女装日报提供的上述“仿冒品”和“复制品”的定义似乎暗示这些商品与正品相似,但又明显不同,比如缺少标识、拼写错误和更便宜的价格,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会被欺骗而误以为这些商品是合法的正品。
也许这就是关键的区别—“假冒品”直接复制了一个产品(包括其设计细节和商标),而“仿冒品”和“复制品”只是模仿正品,但有明显的区别和遗漏,因此消费者就不会被欺骗。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品牌所有者,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所有这些类型的商品都有问题。如果市场上有更便宜又高度相似的产品,即使是“仿冒”或“复制”产品,也可能导致销售损失,而且因为价格较低,而消费者并不关心品牌不正确或有缺失。如果商标没有被摹仿或使用在假冒产品上,外观设计保护可以成为处理这类商品的有用后备措施。
据估计,假冒商品市场每年的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无论定义如何,明确的反假冒战略对各种规模的公司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团队在线下和线上执法战略方面均能提供很好的协助。